
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指1946年以前的苏联军队。在各种体育比赛和娱乐游戏中对有红色标志的参赛队的简称。大纲规定:“建立红军已成为目前的要务,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国暴动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据区域,便应当开始建立红军的工作。在割据区域所建立的红军,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红军中政治工作,必须特别注意”。“红军应由苏维埃派政治委员监督军官,并负责进行政治工作。政治委员应即为党代表”。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同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玻璃钢卡通雕塑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中雕塑的形式。玻璃钢材质具有质轻、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所以玻璃钢卡通雕塑本身比较轻,本身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不会和空气、蒸汽和酸碱发生反应,而且玻璃钢雕塑的设计性非常好,在根据需要制作出各种样式,同时玻璃钢雕塑可以涂抹上各种颜色,色泽非常光亮。玻璃钢材质的出现使得玻璃钢雕塑突破了传统雕塑颜色单一的界限,玻璃钢雕塑更注重色彩的搭配,可以根据地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色彩搭配。玻璃钢雕塑在形象的制作上更注重传神,更加生动的表现制作品的形态和内涵。此外玻璃钢制品特别注重和周围环境的协调,致力于将雕塑本身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一件优秀的玻璃钢雕塑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像一件卡通雕塑就会将卡通的表情动作表达了淋漓尽致,让你不自觉的想象卡通雕塑处在的环境。
玻璃钢人物雕塑的形象也大为丰富,数量增多,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武士、侍从、伎乐、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形象,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雕塑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形象写实、生动。玻璃钢人物雕塑和其他的城市雕塑一样,作为文化的构成部分,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现代的中国玻璃钢人物雕塑每一个石雕作品都有一定的寓意,虽然玻璃钢人物雕塑主要用作装饰和美化来用,但也不能阻碍它有一定含义。中国玻璃钢人物雕塑代表城市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它具有多重的文化意义。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历史传统。而在每一座城市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与典故。玻璃钢人物雕塑以其雕塑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其所在城市及所在环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