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人物铜雕的清洁:铜雕收藏品应避晒、避风、避尘;灰尘多了会损害作品的自然神韵,因此好能置于玻璃橱内,既便于观赏又利于保存。可用封蜡法保养,即将印石、印雕加温后涂上一层薄蜡,用软布擦亮。对一些收藏时间长,已“褪光”的铜雕作品,用温水洗净、阴干、电吹风加温、封蜡、擦光,即可使作品如新。铜雕作品应避免腐蚀性液体,避免剧烈碰撞。一般人物铜雕:铜雕名人像、铜雕像、伟人像、西方雕像、古人雕像等。 人物类:铜雕观音、铜雕弥勒佛、铜雕释迦牟尼、铜雕十八罗汉等铜雕佛教雕像。 在公园里、大街小巷中人物铜雕是摆放多的一种铜雕,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人物铜雕,在我们的城市当中,很多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是人类的精神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物雕塑具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让我们了解它的历史性的文化内涵,不同时期的人们具有不同的认识观与价值观,而这些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不同时期的人物雕塑上。不同时期的人物雕塑通过不同的造型和雕刻手法来表达人们对于自然的探索与认知,对于美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人物铜雕还有一定的人文性,人物雕塑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因此人物雕塑的文化内涵还具有深的人文性。不同的,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自己特有的经济体制,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因此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自然诞生的人物雕塑就不同了。